三個領主餐的建議
原文資料:3 Suggestions for the Lord’s Supper by May 10, 2017 | Church ( | radicallychristian.com)
當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祂設立了一年一次的逾越節,來提醒以色列人祂的作為。當主要以自己的身體為人贖罪時,祂設立了一週一次的主餐,要人們記得祂的犧牲。
我們每週都領的主餐,有著重大的意義。所以,讓我們好好想想,應該要如何領主餐。
1. 「聚在一起」(togetherness)是優先考量
作者(Wes)青少年時期做主餐的服事時,必須時時留意誰領了主餐,而誰還沒有,所以他常無法專心地去想耶穌為人們所做的犧牲,於是,他決定把無酵餅和葡萄汁帶回家,獨自一人的時候專心吃主餐。他曾以為這是比較好的做法,然而,他卻忽略了主餐最重要的元素——「在一起」(togetherness)。
當保羅在講主餐的時候,他所強調的是「合一」與「同在」(unity and togetherness)。他指責哥林多教會:「1Co 11:20 你們聚會的時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1Co 11:21 因為吃的時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飯,甚至這個飢餓,那個酒醉。」所以他說:「1Co 11:33 所以我弟兄們,你們聚會吃的時候,要彼此等待。」
主餐的要素極其關鍵,我們當思考第一世紀在家中聚會的基督徒如何領主餐。多年來,作者一直思索:為何我們要帶主餐,去給不跟我們一起吃的弟兄姐妹領受?如果真要確保他們不錯過主餐的環節,那麼應該確保他們必須「跟基督徒們一起領主餐」!
主餐應該是要被分享的,主餐這個英文字「communion」,意思就是「分享某樣東西」。
2. 把「復活」( Resurrection)放入禱告中
有傳道人說:「主餐是關於主的死,而不是祂的復生。」這使得有些人不敢在主餐的禱告中提到主的復活。事實上,作者認為,如果我們不提到主耶穌的復活,那才是真的有問題!
作者認為,使人不敢提到復活的原因,或許是因為保羅說到:「1Co 11:26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他們可能認為,既然主餐代表的是「主的死」,那就不能提到祂的復生。
然而,作者相信,保羅在此用的是語言學上的「提喻法」(synecdoche)。提諭法,就是用一件事物的某一部分,代表那件事物的全部。例如,一個人說:「來看看我的『新四輪』(new set of wheels)」,他實際上指的是他的「新車」,而不只是那四個輪子。保羅時常用到這樣的提喻法。
保羅曾寫:「1Co 2:2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難道,保羅在哥林多的時候,就真的只提耶穌和耶穌被釘十字架,而不提祂的復活嗎?當然不是。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1-5說,「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第一,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為我們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聖經所說,第三天復活了⋯⋯」,這是保羅所傳福音內容中的「第一點」!接著,他繼續說道:「1Co 15:14 若基督沒有復活,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
週日聚會敬拜的整個主旨,就在於「主耶穌的復活」。我們不在週四,耶穌設立主餐的日子來領主餐;也不在週五,主受難的日子來領主餐;而是在週日,在祂復活的那日。
主餐所表明的死,不屬於一個仍躺在墳墓中的救主,而是屬於那位已經復活並掌權的救主!
3. 不總是要沈重的(somber)
早期的基督徒用「eucharist」來稱呼主餐,這個字來自希臘文,意為「感謝、祝謝」。這也是保羅提到耶穌時所說的:1Co 11:24 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有古卷:擘開)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
主餐,應該是極度「感謝」的一餐。
另一個保羅所用的詞是「表明」(proclaim):「1Co 11:26 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表明,代表的是要傳講 (preach),要宣告 (annouce)。也就是說,我們領主餐,也是在傳揚祂的福音!我們在向這世界宣告:「一件美妙的事情發生了!王已經為我們的罪獻上祂自己,把我們從罪惡與死亡中拯救出來!哈利路亞!我們得救了!」
領主餐的時候,我們必須清醒,但不一定總要是沈重的。是的,耶穌的受死令人悲傷,但是那痛苦已經結束。現在,祂「坐在神寶座的右邊」(Hebrews 12:2)。是的,我們的罪令人悲傷,但是,奉主耶穌基督的名,並藉著神的靈,我們已經被洗淨、成聖、稱義了(1 Corinthians 6:11)。
結論
如果領主餐表明的是耶穌的死,直等到祂來。那麼,這意味著主餐是一個歡慶的時候,慶祝著這個好消息:我們已經脫離罪惡的綑綁!不論這週發生了什麼,我們可以和弟兄姐妹聚在一起領主餐,紀念我們被耶穌基督的血所拯救!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