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也要用对场合(伯4:8)
真理也要用对场合
(伯4:8)“按我所见,耕罪孽、种毒害的人都照样收割。”
这句话是约伯的好友以利法与约伯辩论中提到的观点,不可谓不是真理之谈。但可惜用错了对象,放错了场合,就成了对约伯的伤害和论断。以至于,最后,他们被神审判而需要约伯为他们献祭赎罪。
是真理也要用对场合,是真情也会区分背景。
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都是约伯朋友中的挚友,他们听说了约伯的遭遇,远远赶来,放声大哭,在地上和约伯同坐七天七夜,同情约伯之情也可见一斑。约伯的失去和他的疾病令他极其痛苦,他在痛苦的深处希望用言语减轻苦痛,因而他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希望自己未曾出生过,未曾存在过。约伯的表述不是为了阐述真理,也不是为了表达不满,而纯粹是一个人在痛苦中找不到答案和方向时用于表达舒缓痛苦的途径。这下可打开了他们对话和辩驳的决口。
以利法首先试图纠正约伯的观点,并以传统的神学教导约伯对苦难的认识。而约伯也表明了他需要的不是归正观点的理论,他需要的是倾听和安慰。他知道那传统的理论,但无法理解在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辩论由此展开,一场原本安慰与被安慰的相聚,竟然变成了赤裸裸的,甚至攻击性的言语之争。
约伯三个朋友的观点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神是绝对公正全知的,祂知道人一切的罪恶,祂赏善罚恶,不会做不对的事。
第二、约伯遭遇如此大难,肯定是神的审判,而神审判肯定是因为人有罪。
第三、谦卑认罪的神必能赦免而施恩,使他恢复如初;执迷不悟就必承受咒诅。
约伯朋友的神学观点不能说是错谬的。但真理是绝对的,也有其适应性。
真理的误用和异端本质相同,都是在善良的用意下导向邪恶的结果。如果我们用错了对象,真理就被曲解了。神是赏善罚恶的神,但他们忽视了上帝在这里加给约伯的苦难不是审判的报应,而是试炼。
另一方面,约伯的三个朋友,他们本来是要来安慰约伯,安慰就是要倾听,安抚,同理和认同。
但他们却在言语之争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成了约伯的辩论对手,徒增了约伯更多的痛苦。
知道真理的对象比理解真理的文本更重要,区分真相的背景比了解真相的本身更有价值。真理不是为了知道,那是道理。真理是为了解决问题。真相的价值不在实情,而是为了对真理的委身。
真理要用对场合,真相要区分背景。
提幔人以利法、书亚人比勒达、拿玛人琐法,都是约伯朋友中的挚友,他们听说了约伯的遭遇,远远赶来,放声大哭,在地上和约伯同坐七天七夜,同情约伯之情也可见一斑。约伯的失去和他的疾病令他极其痛苦,他在痛苦的深处希望用言语减轻苦痛,因而他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希望自己未曾出生过,未曾存在过。约伯的表述不是为了阐述真理,也不是为了表达不满,而纯粹是一个人在痛苦中找不到答案和方向时用于表达舒缓痛苦的途径。这下可打开了他们对话和辩驳的决口。
以利法首先试图纠正约伯的观点,并以传统的神学教导约伯对苦难的认识。而约伯也表明了他需要的不是归正观点的理论,他需要的是倾听和安慰。他知道那传统的理论,但无法理解在现实中自己的遭遇。辩论由此展开,一场原本安慰与被安慰的相聚,竟然变成了赤裸裸的,甚至攻击性的言语之争。
约伯三个朋友的观点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神是绝对公正全知的,祂知道人一切的罪恶,祂赏善罚恶,不会做不对的事。
第二、约伯遭遇如此大难,肯定是神的审判,而神审判肯定是因为人有罪。
第三、谦卑认罪的神必能赦免而施恩,使他恢复如初;执迷不悟就必承受咒诅。
约伯朋友的神学观点不能说是错谬的。但真理是绝对的,也有其适应性。
真理的误用和异端本质相同,都是在善良的用意下导向邪恶的结果。如果我们用错了对象,真理就被曲解了。神是赏善罚恶的神,但他们忽视了上帝在这里加给约伯的苦难不是审判的报应,而是试炼。
另一方面,约伯的三个朋友,他们本来是要来安慰约伯,安慰就是要倾听,安抚,同理和认同。
但他们却在言语之争中忘记了自己的使命,成了约伯的辩论对手,徒增了约伯更多的痛苦。
知道真理的对象比理解真理的文本更重要,区分真相的背景比了解真相的本身更有价值。真理不是为了知道,那是道理。真理是为了解决问题。真相的价值不在实情,而是为了对真理的委身。
真理要用对场合,真相要区分背景。
留言
張貼留言